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春联的来历30字左右 春联的来历30字介绍

一、春联的来历30字

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提高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妙愿望。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想法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

扩展资料:

对联,是我国一种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历史悠久,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提高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

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

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想法和艺术美的感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联

二、关于春联的故事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因此,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中国全球纪录协会收录的全球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门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全球纪录,入选中国全球纪录协会全球最早的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想法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三、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对联或春联的有趣历史故事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到浙江绍兴暂居,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由于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着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了。虽然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贴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溜走了。

四、春联的传说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漳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特别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

联。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由于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想法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春联欣赏

春风送福 喜气临门

春回大地 日暖人间

门门喜气 户户春风

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

岁岁皆如意 年年尽平安

江山千古秀 社稷万年春

腊尽千门暖 春归万物苏

一年春作首 百事国为先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户户金花报喜 家家紫燕迎春

华夏年年腾骏业 新春岁岁展宏图

春入春天春不老 福临福地福无疆

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 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华夏龙兴 阳春燕舞

人有鲲鹏志 国呈龙虎姿

凤来春正好 龙起日初长

国远国兴凭国策 龙飞龙跃靠龙人

喜庆花红送玉兔 吉祥爆竹接金龙

十亿神州春日起 千秋华夏巨龙飞

美酒千樽欢送玉兔归山 赞歌万首喜迎金龙出海

南疆雨北国风风调雨顺 东海龙西山凤凤舞龙飞

玉兔归时深慕人间春色美 金龙起处喜看华夏蓝图新

龙年龙裔看龙腾龙飞天上 春年春风送春到春满人间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三阳开泰 四喜临门

一门五福 三多九如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风调雨顺 人寿年丰

祖国山河好 人民岁月新

东风吹柳绿 春雨润花红

同心兴大业 携手振中华

人勤春来早 家和喜事多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祖国山明水秀 中华人杰地灵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田园风光绝好 农家岁月更新

一夜连双岁岁岁如意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日丽风和绣出河山似锦 年丰物阜迎来大地皆春

人增寿算 天转阳和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同过新年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风送花香红满地 地满红香花送风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中国出人才人出国中

庚日多晴游子乐 辰星常曜太平年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雷鸣龙起蛰 泥暖燕含春

顺雨调风龙气象 锦山绣水凤文章

龙腾碧海赞海阔 舞蓝天领天高

参考资料:

春联大全

春联集锦


您可能感兴趣